技术资料
电杆模具检修工艺第六章 模具的检修工艺及方法
时间:2015-01-08|阅读:次
一、电杆模具检修前的检测
电杆模具检修前必须进行全面检测,查出缺陷,以便确定检修范围、内容,制订检修工艺,检测时应建立“模具检修记录卡”(参见表1),这样既能记录查出的损坏程度,研究损坏的原因,又有利于检修方案的制订、实施及检修费用计算,并能明确职责,加强管理工作。
模具检修前的检测项目如下:
1. 在自然状态下(即将所有搭攀全部松开)观察及检测上下模的合模情况。
2. 开模后分别检查上下模的内壁素线直线度:(1)边线直线度;(2)底线直线度;(3)分模面扭曲程度。
3. 分模面的情况:(1)分模面的表面状况;(2)楔口梯形键和槽的状况;(3)键和槽的配合状况。
4. 连接法兰处:(1)止口直径配合状况;(2)止口连接凹凸平面的尺寸精度与平面度。
5. 跑轮的检测:(1)外圆直径的磨损程度;(2)外径的圆柱度;(3)外径对中心轴线的同轴度;(4)外径的径向跳动状况。
6. 管壁的磨损积度,纵横筋板及铆焊结构等。
7. 搭攀、螺栓、螺帽、垫圈、销子等零件的裂损、残缺不全状况。
8. 生产运转中存在的不正常情况记载。
二、检修范围的确定与检修方案的制订
1. 小修:对部件零件的损坏、脱落,筋板弯曲或有裂缝,合模不良,有缝隙、跑浆或管壁轻微变形弯曲等现象进行维修。
2. 中修:使用时间较长,损坏程度较重,变形量较大,而尚不需上大型机床进行加工修复者,属中修范围。
3. 大修:跑轮磨损到小于标准尺寸10mm以上,则需更换。两端法兰及连接法兰严重变形,楔口损坏严重并需补焊者;整根模具严重弯曲、扭曲变形,分模面严重损坏,虽经矫正仍高低不平者;管壁钢板的磨损率超过其厚度30%需加补强者,均需上龙门刨床、大车床车刨修复,此属大修范围。
三、模具检修方法
1. 为防焊补变形,凡需焊补处必须先进行焊补,然后再进行其它加工。
2. 模具直线度方面的问题,就根据检测数据分析,判断其变形原因,针对存在的缺陷进行处理。
2.1 整体模具弯曲而分段模直线度良好,则为连接法兰处连接不良或法兰变形造成的,应拆检连接法兰。如法兰变形应矫正或上车床;如连接法兰止口或平面度不良,则修正止口或平面度。
2.2 如因钢结构变形,造成整体模具及分段模底线均呈弧形,则应采用矫正工艺。钢材矫正工艺方法较多,主要分冷冲压和火焰加热两大类。冷冲压有机械、手工两种方式。机械法包括:液压或机械压机、千斤顶压机、大简易压机、丝杆顶拉具、扳弯机具等;手工方法包括:扳正法、锤打法、扇打法等。火焰加热包括:热拱曲法和热拱曲结合压力法两种。
有关钢材矫正方法、设备、基础知识、顺序等将在下一章介绍。
2.3 如发现模具扭曲现象较严重,则应先矫正扭曲,再矫正直线度。
3. 弯曲现象矫正后,会存在合模后轴向缝隙和楔口配合不好情况,一般可采用手工锉、铲或用手砂轮打磨修正。如楔口损坏严重,经过焊补及缝隙超差过大者,应用龙门刨精刨。
4. 跑轮外径磨损失圆,同轴度、径跳超差过大,应用车床精车修正。如连续多次修正,跑轮已小于标准直径10mm以上时,应更换新跑轮。
5. 模具修复后,必须按标准规定,进行空车试运转,一切正常后交付使用。
四、模具检修示例与分析
目前,各杆厂在使用模具时,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。
1. 模具的弯曲变形 模具越长变形量越大,上模变形量又较下模大。模具弯曲变形直接影响电杆质量。造成变形的原因有:(1)生产过程中的脱模合模,吊上吊下时,因受力不均而产生弯曲变形;(1)生产过程中的脱模合模,吊上吊下时,因受力不均而产生弯曲变形;(2)连接法兰凹凸台阶平面接触不良或装配不得法而造成直线度超差;(3)管壁半圆弧不理想或预应力卡头配合太紧,致使脱模不顺利,多数操作工人便强行起吊,甚至重逛击打脱模,造成端板损裂,模具变形;(4)吊环布置位置不当,重心不合理;(5)纵横加强筋板强度不够或钢材老化,导致模具变形;(6)其它:吊运不当、重摔、重撞击、养护时堆放不当等,均易造成模具变形。
2. 模具分模面、楔口梯形键和槽损坏 由于模具合模时,分模面残存的石子黄砂未能清理干净,使螺栓拧紧时楔口不合缝,分模面轧毛,梯形键和槽轧伤。
3. 跑轮径跳超差 模具使用一段时间后,轮箍踏面磨损,模具弯曲变形,造成部分跑轮径跳超差,在离心机上高速运转时,跑轮与滚轮踏面不能全部滚合,加剧局部磨损,外径失圆,跳动噪声特别严重,甚至影响机台的精度及地基基础。
4. 模具零配紧固件残缺不全 有些杆厂对零配紧固件残缺不全的模具照常使用,有些操作人员贪图省时省力,竟将跑轮搭攀割掉。这样做势必削弱模具的整体强度与刚度,还可造成跑浆,变形等隐患。
电杆模具检修前必须进行全面检测,查出缺陷,以便确定检修范围、内容,制订检修工艺,检测时应建立“模具检修记录卡”(参见表1),这样既能记录查出的损坏程度,研究损坏的原因,又有利于检修方案的制订、实施及检修费用计算,并能明确职责,加强管理工作。
模具检修前的检测项目如下:
1. 在自然状态下(即将所有搭攀全部松开)观察及检测上下模的合模情况。
2. 开模后分别检查上下模的内壁素线直线度:(1)边线直线度;(2)底线直线度;(3)分模面扭曲程度。
3. 分模面的情况:(1)分模面的表面状况;(2)楔口梯形键和槽的状况;(3)键和槽的配合状况。
4. 连接法兰处:(1)止口直径配合状况;(2)止口连接凹凸平面的尺寸精度与平面度。
5. 跑轮的检测:(1)外圆直径的磨损程度;(2)外径的圆柱度;(3)外径对中心轴线的同轴度;(4)外径的径向跳动状况。
6. 管壁的磨损积度,纵横筋板及铆焊结构等。
7. 搭攀、螺栓、螺帽、垫圈、销子等零件的裂损、残缺不全状况。
8. 生产运转中存在的不正常情况记载。
表1 钢模检修记录卡
型号 | 名称 | 检修类别 | 检验员 | |||||
序号 | 项目 | 修前麻损变形状况 | 检修工艺方法 | 修后达到情况 | 备注 | |||
内容 | 标准要求 | |||||||
1 | 直线度 | 4m | 底线 | ≤2 | ||||
2 | 边线 | ≤1.5 | ||||||
3 | 全长范围 | 1/2500~≤5 | ||||||
4 | 缝隙 | 连接法兰处环向 | ≤0.25 | |||||
5 | 合模后轴向 | ≤0.25 | ||||||
6 | 楔口完好及配合情况 | H11/h11 | ||||||
7 | 跑轮 | 外圆直径Φ600 h10(Φ650) | -0.280(-0.320) | |||||
8 | 同轴度、径跳 | ≤1 | ||||||
9 | 铆焊结构状况 | |||||||
10 | 搭攀 | |||||||
11 | 搭攀螺钉及标准件等 | |||||||
12 | 其它 | |||||||
13 | 试运转情况 | |||||||
检修人员 | 验收人员 | 交付日期 |
二、检修范围的确定与检修方案的制订
1. 小修:对部件零件的损坏、脱落,筋板弯曲或有裂缝,合模不良,有缝隙、跑浆或管壁轻微变形弯曲等现象进行维修。
2. 中修:使用时间较长,损坏程度较重,变形量较大,而尚不需上大型机床进行加工修复者,属中修范围。
3. 大修:跑轮磨损到小于标准尺寸10mm以上,则需更换。两端法兰及连接法兰严重变形,楔口损坏严重并需补焊者;整根模具严重弯曲、扭曲变形,分模面严重损坏,虽经矫正仍高低不平者;管壁钢板的磨损率超过其厚度30%需加补强者,均需上龙门刨床、大车床车刨修复,此属大修范围。
三、模具检修方法
1. 为防焊补变形,凡需焊补处必须先进行焊补,然后再进行其它加工。
2. 模具直线度方面的问题,就根据检测数据分析,判断其变形原因,针对存在的缺陷进行处理。
2.1 整体模具弯曲而分段模直线度良好,则为连接法兰处连接不良或法兰变形造成的,应拆检连接法兰。如法兰变形应矫正或上车床;如连接法兰止口或平面度不良,则修正止口或平面度。
2.2 如因钢结构变形,造成整体模具及分段模底线均呈弧形,则应采用矫正工艺。钢材矫正工艺方法较多,主要分冷冲压和火焰加热两大类。冷冲压有机械、手工两种方式。机械法包括:液压或机械压机、千斤顶压机、大简易压机、丝杆顶拉具、扳弯机具等;手工方法包括:扳正法、锤打法、扇打法等。火焰加热包括:热拱曲法和热拱曲结合压力法两种。
有关钢材矫正方法、设备、基础知识、顺序等将在下一章介绍。
2.3 如发现模具扭曲现象较严重,则应先矫正扭曲,再矫正直线度。
3. 弯曲现象矫正后,会存在合模后轴向缝隙和楔口配合不好情况,一般可采用手工锉、铲或用手砂轮打磨修正。如楔口损坏严重,经过焊补及缝隙超差过大者,应用龙门刨精刨。
4. 跑轮外径磨损失圆,同轴度、径跳超差过大,应用车床精车修正。如连续多次修正,跑轮已小于标准直径10mm以上时,应更换新跑轮。
5. 模具修复后,必须按标准规定,进行空车试运转,一切正常后交付使用。
四、模具检修示例与分析
目前,各杆厂在使用模具时,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。
1. 模具的弯曲变形 模具越长变形量越大,上模变形量又较下模大。模具弯曲变形直接影响电杆质量。造成变形的原因有:(1)生产过程中的脱模合模,吊上吊下时,因受力不均而产生弯曲变形;(1)生产过程中的脱模合模,吊上吊下时,因受力不均而产生弯曲变形;(2)连接法兰凹凸台阶平面接触不良或装配不得法而造成直线度超差;(3)管壁半圆弧不理想或预应力卡头配合太紧,致使脱模不顺利,多数操作工人便强行起吊,甚至重逛击打脱模,造成端板损裂,模具变形;(4)吊环布置位置不当,重心不合理;(5)纵横加强筋板强度不够或钢材老化,导致模具变形;(6)其它:吊运不当、重摔、重撞击、养护时堆放不当等,均易造成模具变形。
2. 模具分模面、楔口梯形键和槽损坏 由于模具合模时,分模面残存的石子黄砂未能清理干净,使螺栓拧紧时楔口不合缝,分模面轧毛,梯形键和槽轧伤。
3. 跑轮径跳超差 模具使用一段时间后,轮箍踏面磨损,模具弯曲变形,造成部分跑轮径跳超差,在离心机上高速运转时,跑轮与滚轮踏面不能全部滚合,加剧局部磨损,外径失圆,跳动噪声特别严重,甚至影响机台的精度及地基基础。
4. 模具零配紧固件残缺不全 有些杆厂对零配紧固件残缺不全的模具照常使用,有些操作人员贪图省时省力,竟将跑轮搭攀割掉。这样做势必削弱模具的整体强度与刚度,还可造成跑浆,变形等隐患。